Thinking List:

不想说话

应该说,幸好给自己留了这片自留地,网络上可能没人过来看我宣泄的负面情绪,但是输出本身,就足够了!
不想与人说话,尤其是面对吵闹,对方蛮横无理的角度,多说一句都是在自找没趣,受够了!
觉得自己麻木,有种求骂的心态,需要被骂醒!但又拒绝自己那些听够了的无理骂声!
看到有人回顾自己的14岁,我居然想不起来自己有14岁,过去似乎都过去了,包括记忆!

冷,新的临时工作环境

公司搬家结果用了个临时场所,缺点很明显,冷!
没有空调,供电功率有限,所有取暖设备不萌开启
因为是临时场所,所以连厕所都没供水
但愿这个搬家带来的体会像以往一样,业务蒸蒸日上
更多>>

工作一天了,回家不允许累,心塞

前天的工作却是费体力,公司搬家没有请专业搬家公司,只是找了运货车辆,以至于所有男丁都成为壮丁,拆解桌子,收拾东西,搬运下楼,装货上车,卸货下车,都是全员十几个人在干,一天下来也确实很费体力,导致的结果也很直接,晚上回家我确实睡得比平常更死,半夜孩子饿醒都没那么容易惊醒我。
屋漏偏逢下雨,偏偏这个晚上孩子在等孩子妈冲奶粉过程中,爬到了床边,摔了下去,哭声才把我吵醒,这就开始了新一轮家庭矛盾。
吵架总是一样的规律,一个开头,牵连放大出一堆结论,然后一个不能再惨痛的大结论,然后就是最糟糕的结局。小事永远不能化了
更多>>

生命在于折腾的另类解释~糟糕的家庭

要把话题上升到女人能折腾未免有些过分,到现在我所遇到的麻烦,还真是有这么个能折腾的老婆。
前天晚上孩子摔下床,就开始吐槽因为省钱没买床围,再上升为我不关心孩子,再上升为我不给家里出力,再上升为 xxxx,每次都是一模一样的过程,最后每次都是同一个结论:闹离婚,争孩子
今晚原本担心孩子分离焦虑,半夜叫回来哄一下,结果倒好,非要折腾带走孩子,还赶在快要喂奶的时机,分明是折腾孩子。
也罢,没人能说得动,只是苦了这孩子让人揪心

早上试用了下微信读书:还不错的体验

读书对我来说是个难题,催眠绝招。上次说例外,是樊登读书,今天追加一个微信读书。
微信读书,因为挂着微信的头衔,我一直没在意,还以为是微信的功能,今天终于搜了下明确了微信读书与微信app是两个app,并无直接关系,微信读书只是支持微信登录等数据交互而已。
微信读书最大好处是实现了共享评论,同一本书,不同章节结束时候的评论,大家都可以留言,互相可以参考回味。这就使得读不懂的地方,可以经过他人指点而读通。

全家新冠阳性的这几天

最近这一个多周里,都在忙着对抗新冠。
先是我同事阳了,然后我被感染,回家之后出现发热发烧,然后孩子开始白天不能睡觉,晚上睡不好,然后也开始发热发烧。然后就是我老婆开始头疼发热,再然后就是老人开始发烧。
更多>>

重回数钢镚的日子

最近的经济状况实在是达到了一个新低,云闪付的功能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7张银行卡,余额160;4张信用卡,负债11000。
然而每个月居高不下的必然消费,又是让人无奈:信用卡分期4200,房贷5500,基础生活费用+孩子的抚养费用,已然超出了稳定收入,这恐怕是十多年来的最低谷了

发现自己可能不适合当领导:为了减少的失望,我会随手修改期望

从小接收到的教育,仿佛让我变成了一个老实人,好欺负的样子,然而实际上显然是被误解的承受
刚刚在楼下的“百年老卤面”吃了午晚餐,进门选餐时候老板正在忙着,我选了“豆角汤面”,然后老板懵了,前面的人也点的这个,但是老板做成了豆角焖饭,一时间面馆老板有些着急,只能给前面这位食客重做一份。我呢就是随口说正在做的那份“豆角焖饭”归我了,替老板解决了这个为难。我就捡了个便宜立刻拿到了自己的餐食。吃的过程我在想,我这种“顺水推舟”的选择,是不是曾经被人理解成“好欺负”?因为曾经这么做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别人的感激。

应付差事的失败做法:对未来的事情说确定!

未来是一个本身不能确定的事情,但是现在的生活工作中,却总是被要求确定。
刚刚因为计划出差结束返程,但是还不能明确买票,跟街道社区报备要求有明确车次号航班号,可提前3天报备的要求也是街道的要求。我买完票直接走,岂不是来不及把报备信息到位?这很明显是一个强人所难的要求,只有计划出行才能符合规定,那么临时出行岂不是走投无路?

镜面反射等同于小孔成像

最近看了些科普视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个结论:镜面反射等同于小孔成像。
观测很简单,非常简单的一个实验现象:一个镜子碎片(不是圆形),反射阳光后,远处墙上的太阳光居然是圆形!这个结论我之所以印象深刻,就是因为我看到了一个矛盾点:当时书本告诉我的都是可以把平常见到的太阳光线理解为平行光。很显然,我的观测结果,一个非圆形镜片反射的太阳光只需要十多米的教室长度就已经不是镜片的形状了。
更多>>

上海的冷

有些令我意外的是,差不多10年前也是因公出差在上海,大概是个10月份,没有经历过特别冷的时候。
据我了解,无论是书本上的秦淮线还是网络等途径,了解的南方地区都是没那么冷的,但对于中国南方的北部地区,可能跟我小时候的感知接近,那就是多穿衣服即可,冷但是能接收,所以可以不要求取暖。
今年因为项目一再超过预期时间,所以在上海就跨过了11月,已经进入了12月,昨天开始居然是雨夹雪,中午一阵还能看到明显的落雪场景,可能对于上海人来说没怎么见过雪,但从酒店服务人员的交流中发现,都说最近很冷,可见这次降温确实比较大。

20221129日记

从这个项目第一次到上海现场了解需求,到今天已经超过一个月了,这两天的工作内容,多个细节事项依然还是看不到启动条件,处于推迟等待阶段。这跟之前现场人员那里得来的预计时间,相差太远。这已经是第三趟过来了,可目前来看,我这一趟很难坚持到项目结束。不能跨周的家庭因素,使得我已经是是刚中途回家几天了。如果这次还得2个周才能再次回去,那我显然得考虑下另外的工作环境了。
刚刚老婆一个电话打来,儿子又受到惊吓了。经过这接近一年的数次波折,我这个不相信鬼神的人,甚至也在思考如何顾全,如何为祖上尽孝处理周到老一辈的思想。
更多>>

20221127日记:等着疼痛,研究了服务器网络,看了独行月球

虽然是周日的一天,但依然还得打卡工作一点内容。区别是病后的一天不敢忽视止疼药消散带来的影响,所以一天下来除了吃饭出门两趟之外,其余时间基本都待在酒店里。接近中午时候有些疼痛来临的感受,随即吃上了止疼药物,晚上7点多似乎又有反应,但好在不强烈,也就持续观察没使用药物。晚上刷了刷网络消息,回归到了科幻电影领域,看到一篇科幻十大优秀电影的文章,其中包含《独行月球》,所以晚上剩下的时间就看了这部电影。感受挺意外的,喜剧与科幻的结合,生活与工作的衔接,开心麻花团队依然还是给人展现出很多亮点。
更多>>

20221127 10:46随手记录:昨天的这个时刻,已经有了疼痛感,此刻又有些同样的感觉

昨天11点左右已经再就医的路上了,此时的我右下腹又开始有隐隐的感觉,随时怕疼痛加剧,抓紧补了一例洛芬待因缓释片止疼药。也不知道此时这个疼痛的来源,是昨天的止疼药物消了,还是新的疼痛又来了,趁着疼痛还不严重,记录一下现在状况,也或许只需要这一粒止疼药,就可以支撑过这一天的轻微疼痛
更多>>

20221126日记:突发腹痛,去急诊

从小到大几乎没有为自己挂过急诊号,今天例外了。
大概十点多开始右下腹开始隐隐的疼,去了趟厕所发现没有丝毫效果,而且越发疼的厉害,就只能紧急去医院了。
更多>>

纳什均衡理解-想到了小时候的憋死牛游戏

最近李永乐老师更新视频,讲到了纳什均衡的问题,第一部视频里提到的游戏规则,另我想起了小时候爸爸跟我玩的一个超简单的游戏。
一个缺了一边的正方形,对角连线,得到了一个具有5个交叉点的棋盘。缺边位置画个圆圈,代表一口井,井在棋手侧面。棋手双方各有2枚棋子靠近自己一侧的两个正方形角落上。一方开始走棋,规定第一步不允许走靠近井的一枚(不允许一步必胜),然后就开始了走棋过程,刚开始我始终没找到规律,走一回就输掉了,后来慢慢找到规律,原来只要不把两枚棋子走到一侧的起点上,就永远避免了输掉这盘棋
更多>>

《当幸福来敲门》

这部电影,可能名字过于温馨,我一直没有将其列入自己的时间消耗范围。然而一次又一次的重新触达这个名字,我决定趁着出差的闲暇看一看,果然非常值得称赞!
之前数次从樊登读书听到这部电影里的片段,也从网络媒体见过几个经典画面,单纯的接触到画面,没觉得有什么,不去看过程,是体会不到那一幕画面来的多么不容易。
今年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早产的儿子存在着众多让人揪心的问题。我也是要竭尽所能的去给他弥补缺失,不让他从一开始就落后一截。
信念,因为坚持才有意义。坚持,因为情感才有动力。所有的一切都有价值!

此刻的月全食

出差在外,偶然收到群里好友发来的消息,此刻正在上演月全食。
忙于生活,却偶然有机会看了月全食,虽然从学术上已经没有兴奋的感觉,但体会还是有的。记忆中,上一次看月全食,我可能只有7-8岁,在老家农村,老妈喊我去看天狗食月,贫瘠的生活环境,但我还真的记住了这件事,时间就是这么恍惚的过来了。
逛了下技术社区,没有人提月全食的事情,搜罗了下自己的微信群,仅有几个群里有人谈论到月亮,看来大家都很忙,也都没有兴趣看月亮。
我想我能看一眼月全食,可能是因为最近一年多里,反复听了樊登解读的《爱因斯坦传》。

免责式工作法,是当下最令人头疼的工作方法

工作累了,逛了下论坛,有人吐槽说自己网上买不到药,去线下买药签了一堆文件,核心就一点,某些规定的违反,自己承担全部后果。
免责,几乎成了每个机构,每个企业,每个员工都核心追逐的目标。真正的目标似乎从来不是解决问题,这是最令人头疼的地方了。
办点小业务,跑遍众多部门,其代价已经远远高于基础的物质成本。

目的转移:芯片的省电意义在于更长续航,而非省电本身

目的的真实性,往往不在词汇本身,就比如说省电,这就是天然的一个区别,手机等电器的省电,其实一年下来剩不了多少钱,但是核心问题在于,省电直接等于更长的续航能力,从而让省电需求变得更加强烈。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