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出远门,这是我从小抵制的事情,那时候的原因只有一个:晕车。即使身边很多人都喜欢谈天说地去过xx地方,但我也只是向往那么一个小瞬间,想到需要坐车立刻失去兴趣。晕车的滋味不好受,甚至在去年,我还偶然做了次客车,说起来搞笑,同车我妈都没事,但我却还没到站就吐了,不到100公里的路段,走的不是高速,速度时快时慢晃晃悠悠,简直地狱般的体会。
更多>>
关于女权相关话题,我似乎从来还没有正式应对过。今天在即刻看到有人吐槽顺便交流了几句,有些感慨随手记录。
关于理性避让女性的态度,我是非常支持的,只是这个态度,往往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处理下,有的化为小事,有的被上升为女权。现在很多时候,“女权”已经戏称“女拳”,带有贬义色彩了。之所以这样,我想应该是搞不清什么是自身权益的人有直接关系。历史的长河里,男尊女卑的历史是不可否认的,从而来说,几千年里对于女性自身能力的历练自然积累也就会少,所以从这个角度,应当礼让女性。不过,现实当中却又那么多的女性,分不清
更多>>
一个超出预期出差,可以带来很多麻烦,回家第一天,儿子居然认生了,跟陌生人一样瞅了我半天,可以逗,不让抱。。
老婆也累的够呛,家里老人帮着照看孩子也是累的不行,这个白天睡觉都得抱着的孩子是至少要绑住2个人,一个人根本照应不了,甚至应急找了2个育婴师都有一个带不了,另一个勉强帮着抱一阵子让老婆休息下
在回头看自己也挺狼狈,做的更多收益更少,离家更远,期待这类场景早日结束。无奈的是竟然再次遇到“只会提要求”的盲目客户,作为技术人员同时又要做些商务应答,显然过于生硬,不严谨的应答确实做不来。
更多>>
说到筹款平台,原本我还在提醒大家,警惕各种“假平台”,“假案例”。我还为此发过朋友圈,截图是一段对话,讲述一个网络推广者的“不接受推广假案例”的截图。却没想到,原本出于好心提醒大家“注意甄别”,紧接着却成了被理解为“自我打脸”。
没有想到的是,我紧接着就经历了一次使用水滴筹的事件。事情原委就是我前文说的二姨因煤气爆燃被95%特重度烧伤,在青岛市立医院住院的事件。这次使用水滴筹的过程,算是一个全新的角度体会到了人间冷暖。
更多>>
6月里,孩子因病住院,出院后又喝奶量下降,后半个月的疯狂加班补进度
7月才刚刚开始,本以为一切好转,结果另一头传来了二姨被煤气爆炸特重度烧伤的消息。二姐俩系了水滴筹发起了筹款,50万的缺口,现在只有3万5,远远经不住医疗费用的消耗。
更多>>
几乎同样的一次经历,是上次陪老婆保胎住院时候,电脑供电线的故障。这次是鼠标左键坏了,罗技G102,左键功能老化,单击经常表现为双击,对于写代码来说,这简直是种灾难。
期盼这次不要带来灾难性后果。上次是请假过多,新换的工作在临近转正被突然大幅降薪,不得不另找工作;不知道这次的“征兆”会带来什么。世事难料,倘若真的有命运的安排一说,不敢对其提要求,只求风雨灾难来的不那么夸张就好。
更多>>
家有早产儿,非常难带,今天几乎哭了一个白天,从凌晨4点多的胀气难受抱睡到早上7点多,再到上午的大部分时间的抱着,再到中午我出门,竟然哭闹2个小时不停下,赶紧放下手头的工作回来看看,误打误撞的居然恢复了平静。本以为原因是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却不曾想仅仅是因为我身上热容易出汗,才实现了“我一抱就好”——孩子今天哭闹不止的原因竟然是:冷了!
今天天气全天小雨,潮湿冷清,却并没有给孩子添加衣服。孩子也就因此闹腾难受了一天。下午3点多穿上了肚围明显好多了,也能睡觉了。
原本预约是个类似于vip的服务,然而如今却本身阻挡了业务办理。最近的烦躁的预约经历:
1,移动营业厅预约
2,儿童疫苗预约
3,医院专家号预约
更多>>
今天再次去了趟区妇幼保健中心办理报销,结果居然依然是无功而返,算起来这应该是第六次了。
疫情防护我本是全力支持“动态清零”的,然而却发现被懒政机构或者部门一再刁难,甚至有些怀疑是不是坚持错了。上一次是连去医院都拦住的绿城物业,这一次直接是区政府机关部门。
更多>>
最近打算携号转网,所以需要把副卡解绑,结果不能变更为独立卡,只能销户。
晚上再次检查发现qq里安全手机绑定了这个副卡号码。QQ提供的2个渠道修改手机号:第一个渠道是原号码直接收取验证码修改。很显然,我现在已经不再拥有这个号码了;第二个渠道提供资料修改新号码,然而资料填上之后,提示无法证明这个QQ号码是我的;第三个渠道可能就是那个几乎联系不上的腾讯官方人工客服了。。。
更多>>
最近的梦境,已经分不清是否是梦境了。连续的2小时间断式起床给孩子喂奶,昨晚上甚至以为孩子在的成长是在“工作”,是为了某个既定目标。
孩子的成长,怎么可能是既定的方向,作为人父能留给他的只是尽可能全面的选择。
最近孩子的经历有些波折,奶奶的一周临时上岗照顾不到位,奶粉的更换,安抚奶嘴的过度使用,也不知道小家伙是否能承受的了。
更多>>
活着容易,活好难!
现代生活的节奏,代沟似乎远比以往更加强烈,控制型家庭,放养型家庭等等结构的各种延伸表现各有千秋
离开了一年多了,这一年几乎没有回去,昨天梦到了爸爸,很真实的那种感觉
内容是爸爸过马路自己不知道怎么走,跟我说他不敢乱走,怕进了一些脏地方走不出来
价格围绕价值变化——书上这话说的没错,然而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股市的价值会蒸发!
从最近的新闻热门话题《辽宁预判了上海的预判》,看得出来,很多机构的工作成果都是相当有水分,并不仅仅是我当前接触最多的绿城物业公司。
先说下鸡毛蒜皮的小事:所在小区的绿城物业管家发来一份“满意度调查表”,总共三个选项:好中差,实际上却对应了分支5,4,3,也就是说最差选项的分数都可以3分及格!
再看看如今的热心抗疫:对于热心负责的角色来讲,做好事都需要留证据自证清白居然成了一件不得已必须做的事情,甚是让人感慨万千!!!
再放大一层,当下俄乌战争:看看双方的新闻发言内容,同样也是充斥着谜一样的说法!
更多>>
前天老婆说孩子必须抱着放不下了,晚上让我体验体验,结果这一晚上真的几乎一直抱着:刚放到床上几分钟就开始哭闹不止,得赶紧抱起来才能慢慢止住哭闹,而且更离谱的是,就连晚上也是这样,所以也就有了一个睡眠极少的夜晚--两个人交替抱着孩子,一晚上我大概累加起来只睡了4-5个小时。
原本这个周可以不需要去医院做相关的检查复查项目,结果昨天还是不得不去查了下过敏原,等待今天下午出结果看下,确认下是不是最近的闹腾对于蛋白质过敏导致的。
过敏原检查结果,没查到常见19种物体,14种食物的任何过敏结论。
更多>>
经历过近几年的疫情,对于谣言一词的认识,相信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疫情初期的各种神奇操作:莲花清热解毒抗新冠、疯狂采购屯大米、司机开车必须戴口罩……多的数不胜数的消息。
谣言总是有着非常强大的传播力,却并没有多少生命力,这要是被无良广告商利用了,岂不是祸害范围巨大。
前阵子听了本书《谣言》,也敲到好处的分析了谣言的各种原因,方式,结构,正视谣言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问题比前一天不睡觉更严重了,凌晨大概从2-5点,始终躺着但是时不时的哼哼唧唧。
昨天在医院高危儿科的结论:由于早产进NICU护理输液导致的蛋白质不耐受,先停掉乳糖酶,间隔使用深度水解奶粉喂养减轻肠胃吸收蛋白能力的压力,第一要务解决吃奶问题。
然后从下午回来就一直纯母乳加母乳添加剂,没有益生菌,没有乳糖酶,没有铁剂,没想到一晚上的睡眠变成这么糟糕,看来推断的蛋白质不耐受和乳糖不耐受问题应该是同时存在。
凌晨0点到3点,孩子几乎没睡觉。哭闹并不太多,但就是不睡,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前一天晚上没有醒着闹腾,把原本清醒的时段挪到了凌晨这段时间。
喂奶也没好好的喝,喂了3次都只有区区的20-30毫升,跟原本2.5-3小时一次的55-60毫升相差很明显。
安抚奶嘴不怎么喜欢用,抱着在地上走动,轻轻拍着都没有明显起作用。
怀疑是肠胀气问题,老婆给孩子做了排气操确实放了几个屁,但喂了乳糖酶也是效果不大。